由于经验欠缺和各方面不成熟,本次交流周的收获有限。
    幸好媒体跟的紧,每天都报,更有座谈会的梗概文稿供群众观看。
    最详尽生动的一篇,自然是9号这场。
    从上到下,只要关注活动的人,起码略微明白了武行、武指和功夫片这些概念。
    其实内地的功夫情怀,比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号召强身健体,气功成风,《武林》杂志大卖特卖。
    就是不会玩,不懂得怎么转化成影视作品。
    而武指概念的引入,无疑为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门,哦,原来有这么多说道。
    从无到有,不能急着一蹴而就,必须先培育土壤,这才符合发展规律。
    在举办交流周的同时,《胡同人家》继续热播。
    每一集都会引起广泛讨论,对话集的传播越来越广,街头巷尾,无所不闻。
    后来到了台胞这集,直接惊动中央,《人民日报》发长文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日渐缓和,去年更是打破了30多年的僵局:台湾开放探亲政策。
    这不仅是政治上的一个新节点,也是文艺界的一个新方向。
    目前还没有对该类型作品进行严格定义,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胡同人家》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
    创作者将家国民族的记忆,巧妙转换为个人记忆,在思乡恋母的个人情感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期盼热爱。
    两岸不相往来数十年,各方面已有差异。
    然血浓于水,其语言现实、传统道德、民俗文化等等都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
    这种尝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什么意思?
    除了鼓励文艺界多创作该类型作品之外,就是中央在对《胡同人家》说:小鬼,我看好你哟!
    此文一发,老干部的批评声少了大半。
    在绝对的政治正确下,有那么一点小问题,就根本不算问题。
    这下全放了心。
    首轮尚未播完,央视便购买了这部剧,跟着听到风声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赶来。
    还是固定价,一分钟十五块钱。
    每集半小时,四十二集,一万八千九百块,共卖了四十一万多。
    成本四十五万,赞助十五万,已经不算赔了。
    而之后的钗黛两集,更是引来疯狂讨论。
    无数信件如雪片一样寄到电视台和各家报社,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群众都渴望发声,乐于发声,并且非常有素质的发声,跟网络时代有本质区别。
    “编剧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男性、女性两种角度来展现这个话题,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极为罕见。”
    “钗黛之争,无论在红学界还是在民间,都是个极大的讨论点。
    从书中来看,喜欢黛玉的居多,可真要放在现实里,怕是要反转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