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意义,在于对事物认知的碰撞,没有碰撞,交流便是不成功的。
    本场活动预计两个小时,结果过得飞快,超时了还兴致勃勃。
    下面的人爱听,上面的人爱讲,因为武行是贱业,在香港不会有这种明星般的重视。
    后来许非瞅瞅时间,真要闭馆了,遂道:“我们还有一点空余,就留给台下的朋友们吧,大家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发问。
    那个谁,话筒拉过去一个。”
    临时加的环节,观众真不怵,都喜欢发声。
    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姑娘站起来,道:“几位老师讲了很多香港武行的情况,都是武侠片或者功夫片。
    那我请问一下,对于战争戏比如《三国演义》这种,动作该怎么设计?”
    哟!
    好问题啊!
    台上几位挺愣,思考了一会,徐晓明才道:“我印象里,香港好像很少拍这个题材吧?”
    “几乎没有。”
    袁祥仁点头。
    “三国是非常恢宏的故事,首先还是要确定风格,是真实一点的,还是江湖一点的。
    如果大陆要做的话,应该会像《红楼梦》,有一种,呃……”
    他比划着手,“这个怎么说,historicalsense?”
    “历史的厚重感。”
    许非道。
    “对对。
    大场面的战争戏我不懂,小规模的,比如几个士兵互相厮杀,这个倒可以加入设计,比硬桥硬马还硬桥硬马。”
    “那您能不能现场给我们来几下?”
    “可以啊!”
    徐晓明站起身,又拉起于容光,“许,许非……你们好比是双方士兵,狭路相逢,手里拿着刀,然后你一劈……”
    还没说完,一名观众举手道:“徐导演,应该是刀和盾。
    三国时期的基础近战兵种是刀盾兵,中远程的拿枪和戟,用来遏制冲势尤其是骑兵。
    然后南方注重弓兵,因为水战主要靠弓箭手……”
    “您等会,您等会。”
    许非暗自好笑,道:“感谢您提意见,就按刀盾兵来。”
    徐晓明有点懵,观众素质这么高嘛?
    这时袁祥仁过来了,道:“既然要真实感,就得简单化,一两招见生死。
    你先劈过来,斜着劈……”
    于容光无实物表演,刷的斩出一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