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色娃回到法国,第一时间并没有去找大色娃汇报工作,而是去见了oEm部门负责人奥利文。
    “嘿,弗朗索瓦,来的正好,我有东西给你看。”
    奥利文带小色娃来到了工作间,然后无比珍重的捧起一块小小的电路板。
    “dm-100,我们五年以来唯一的一个新产品,双星单频oEm,可以接双天线定向,高输出率,星站差分。”
    小色娃接过板子,口中道:“恭喜恭喜,终于完成了。
    不过你们好像比计划进度延迟了半年。”
    奥利文毫不在意小色娃言语中的责怪之意,“先生,我们可是伟大的法国人。
    法国人的拖延是民族性格,一个产品延迟半年,这对我们来说不但不是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对了,你们新一代测量型接收机如何了?我上次听到相关的消息,好像德国还没统一。”
    小色娃无奈,只能微笑不语。
    奥利文说的是实情,mag新一代接收机已经拖了几年,当初收购钛科时的雄心壮志早已不见,代之的依然是典型法国式的按部就班的各种拖延。
    “你知道,我刚从中国回来,中国速度太令人惊叹了。”
    奥利文撇撇嘴,不置可否,“或许他们很快,但依然离我们很远,等他们接近我们的时候,一样会慢下来的。
    这块板子,中国人现在可以做出来吗?”
    小色娃摇摇头,“你太小看中国人了,如果我们五年才做出这块板子,那么未来三年,我们就能在中国市场看到同款。”
    “我们不需要五年做一块板子。
    五年的时间,是因为弗朗索瓦过去五年里就给了我们一笔钱,如果没有这笔经费投入,我以为我们这个部门已经濒临解散,或是被卖掉了。”
    小色娃没有多说,他当然知道,这个部门是保留还是卖掉,其实只是毫厘之间。
    很庆幸,它坚持了下来,还得到了一笔经费。
    “中国如今已经成了RtK生产大国,因为产品没有走出国门,所以我们见不到他们。
    但保守估计,整个中国的RtK年产量超过一万台,你猜他们用的谁家板子?”
    “捷科,还能有谁。”
    “一万片,这个营业额就已经超过我们所有系列产品了。
    而且你我都知道,oEm可是利润率最高的产品,捷科如今已经远远地甩开了我们,走在了前面。”
    奥利文有意无意看了看门口,“这个话题好像我们一般都不会提起。”
    “我想问你一件事。”
    “说。”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高精度双频oEm业务,你觉得多久我们做出一块板子?”
    奥利文猛地抬头,眼光直视小色娃,“我没听错吗?你是说,代表mag最高水平的测量型oEm板?”
    “是的。”
    奥利文深深吸了一口气,“我无法回答你,除非弗朗索瓦给我确认。
    我根本不相信他能做这样的决定,我们离开太久了,一旦错过,就很难再回来。”
    “弗朗索瓦能给你一笔钱研发新板子,就说明他没有放弃oEm。”
    “你是在骗我,还是在骗你自己?你应该知道,这块导航板子和测量型区别有多大。”
    “测量型的引擎我们都有,我们可是有自己的测量型接收机。”
    奥利文冷笑道,“那就拆开你们的接收机,卖里面的板子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