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电饭锅,连个大锅都没有,没得搞了就。
院子里已经新生了一个炉子,底下还放着一个电动的鼓风机。炉子上一口大铁锅,边上空处垒放着六七节笼屉,并不像以后的笼屉一样是一个整体,现在的笼屉只是个大大的铁圈,有个二十多厘米的厚度,然后内壁上会有四个向内突出的卡嘴,配套的有铁箅子和竹箅子,等面和好了奶奶就开始把馒头一个个的揉圆,姑姑在旁边帮忙点上红枣,然后用木梳扎上一排排的小点点再放到旁边等待这的箅子上,一共二十二个大馒头完工后奶奶把剩下没有用完的面做成花卷自家吃。我们家的花卷跟现在街上买的也不一样。把面团像做面条一样擀成比较厚的张,然后抹上点油,撒上花椒叶,少许辣椒和盐,再卷起来外面揉光,卷成一个大长条,跟蛇一样盘在箅子上。接下来并不会利马上锅蒸,而是要再醒一段时间。挨个都摆放到床上,底下电褥子开启,上面盖一层油布然后蒙上被子,醒上一段时间后再上笼蒸。
忙完这一通都下午三四点了,等新蒸的馍馍出锅奶奶就掰了一节花卷,两手来回掂着喊我吃。菜就是两样,腌韭菜拌油泼辣子,还有一个是我最爱吃的自家腌制的黄豆酱。掰上一块馒头,在盘子边一沾一拧,然后放到嘴里,那感觉真是美的很!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杏树,一棵树长得又粗又大枝繁叶茂家里称作大杏树,每一年树上都能结出好多又大又圆汁水丰满的果实,这棵树的杏好吃,但是杏核是苦的,奶奶会把那些被虫吃鸟啄了的杏的杏核还有我们吃完果实后留下的杏核都砸开晾晒后一起作为黄豆酱的辅料,每一盘炒制好的黄豆酱里面的白色杏仁都是我的最爱,可是家里吃饭的规矩是不管用筷子还是用馒头蘸着吃,只能吃盘子里靠向自己一面的东西。为了在盘子里吃到更多的杏仁只能多吃点,先把自己这面清空了才行。还有一颗杏树比较靠近院墙长得很高,结出的果子不如大树上的好吃,但是杏核很大,杏仁香甜。小杏树的果实会被奶奶做成果脯,杏仁敲开晾晒后可以装两个玻璃瓶,当做干果零食。老一辈劳动人民真是把物尽其用做到了极致。
提起吃饭的规矩,我至今仍记得爷爷奶奶的教导。吃饭的时候不能吧唧嘴,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不能伸腿磴脚,不能敲打碗盘,接碗得起身双手接,给客人端饭也要双手,咳嗽打喷嚏要捂嘴背身,倒水的茶壶壶嘴不能对着人,不能剩饭。这些个简单的规矩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专门给孩子们传授?有些父母或许都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我都记得小时候有次和表弟吃饭两人在饭桌上乱抢菜我们哥俩被爷爷罚站一上午。这还是在自己家里,假如在桌上有领导或是未来的泰山,一言一行会被无限的放大。谁也不想因为吃饭时候夹一口菜或者是一个喷嚏而让人觉得没教养没规矩吧。这些我们经过历史文化沉淀留下来的优良传统还是要懂得和继承的。
已经腊月廿五了,通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是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孩子们也点起了爆竹,噼啪的声音零星的在街边响着,三五成群的小孩子们快乐的你追我赶。我的心里也被气氛感染,真想出去到大街上转转,可是低头看看被开裆裤漏出的小兄弟,只能无奈的窝在家里看电视。“哎...还穿开裆裤啊,真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