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我也好,你母亲公孙大娘也好,在幽州都也算是名人……”
    公孙珣连连点头,然后又想起之前的话题:“老师所言母亲教您的‘道理’……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问你,前些日子河南的蝗灾可有所留意?”
    卢植收起笑意,再度正色起来。
    “自然。”
    公孙珣赶紧点头。
    “当日河北蝗灾,满目疮痍,而我正在涿郡教学。”
    卢植却是说起了一件让对方略有印象的事迹。
    “而蝗群未到涿郡时,我曾遣人快马去问你母亲……你须晓得,前一年大旱,令支因她谏言引水灌溉而得以保存,我颇为佩服……所以,就遣人问她,蝗灾又该如何应对?她回复我说,可以扑杀食用!
    我对此很是不屑,你可知道为何?”
    “蝗群会飞。”
    公孙珣当然知道这件事情。
    “所谓扑杀也最多扑杀两日罢了,又能吃几日?当日蝗灾过去以后母亲便以此事为耻,说自己眼高手低,只知道纸上谈兵,搞一些小计俩,无关大局。”
    “我当日也是如此想的,还在回信中斥责她无稽。”
    卢植摇头苦笑道。
    “然而蝗灾过后,令支人终究是多了些蝗虫果腹,再加上你们公孙氏的赈济,居然愣是熬过了那一年。
    而我们涿郡,却秩序崩坏,乃至于出现了人食人的惨像……经此一事,我才晓得你母亲往日信中的一句话堪为至理名言,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公孙珣,你须晓得,人行于世,若是觉得道理对的,那自然是要尽力而为的。”
    这便是言传身教了,公孙珣当即鞠躬行礼。
    “不说我的事情了,”
    说完往事,卢植却又继续问道。
    “只说你,经今日一事,可有什么教训吗?”
    “凡事需要知己知彼。”
    公孙珣回过神后不由面色绯红,低下头来。
    “连自己是什么斤两别人是什么斤两都不知道,就做这种事情,未免太过儿戏!”
    “儿戏倒也无妨。”
    卢植摇头道。
    “几个未加冠、刚加冠的年轻人,总要有些敢为天下先的豪气的,这些年我所见到能跳出出身桎梏的英豪,大多也是如你这种胆大包天之徒……其实今天这件事情,真正的关键在于后果太严重,你以为我刚才对你说‘盗两千石印当斩’,是假的吗?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有些事情可以去赌一把,有些事情,但凡见到了就要远远绕开,只有如我这般落入绝境,才可以弄险一搏!”
    “是!”
    公孙珣一边答道一边偷眼去看对方。
    “不用偷看了。”
    卢植失笑道。
    “此事我不会追究的,但你也需要将这个教训谨记在心。”
    “喏!”
    公孙珣终于感觉自己活了回来。
    “你母亲在信中给你出了不少主意吧?”
    卢植忽然又继续问道。
    “可有能让古文更胜一筹的主意?”
    “有一些,比如标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