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中,操演过半。
    演武场中,鼓声仍隆,号角四起,杀声震天。
    高台之上,朱厚照脸色黑沉,单手扣住玉带,狠狠咬牙,声音几乎从牙缝间挤出。
    “这就是六十八卫精锐,拱卫神京的京军?”
    骑兵照面,刀锋都未交错,便齐齐坠马。
    步兵交锋,嘴上喊得热闹,虚晃一枪,就地滚倒。
    先时,以制造兵器为由,兵部请延迟操演。
    朱厚照痛快答应,以为准备充分,必可重现太宗皇帝军阵的风采。
    结果呢?
    所谓的“重兵”
    ,全是木头!
    所谓的精锐,五成弱兵!
    随操演进行,朱厚照的拳头越攥越紧。
    要钱,他给。
    要人,他给。
    要延迟,他也点头同意!
    到头来竟是这般?
    欺负他年纪轻,不知事,没随父皇简阅过十二营演武?这哪里是操演,分明是是在演戏,糊弄他!
    “够了!”
    见两名把总纵马相击,长--枪--刚刚擦边,便大叫一声,争先恐后“落马”
    ,怒火终压抑不住,朱厚照当场-爆-发。
    “朕今日当真是长了见识!”
    留下这句话,朱厚照袖子一甩,转身走下高台。
    演武场中,官军仍一心“交-战”
    ,压根没有注意到,天子怒气冲冲走人。
    内阁首辅刘健眉头深锁,转向兵部尚书刘大夏,正要开口,被李东阳从后拉住。
    谢迁同刘大夏颇有私交,却无法帮老友说话。
    哪怕不知兵,不通晓军事,只要长眼睛,都会发现演武中的猫腻。
    “刘尚书,好自为之。”
    刘健脾气火爆,纵有李东阳-调-和,仍丝毫不给刘大夏面子。
    京军六十八卫,号称精锐尽出,却成一场闹剧。
    先时宣府兵情告急,兵部一力主张从大同太原调兵,主因是否在此?
    话将出口,又被李东阳拦住。
    无论如何,刘大夏是先帝托付的重臣,巩固边防有功,几番推举能臣,在朝中极有威望。
    纵然是内阁首辅,也不好当着在场文武和六万京军,让他无法下台。
    更重要的,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吵起来,实在不像样。
    朝堂且罢,演武场上口舌争锋,传出去,难免流言四起,令士庶笑话。
    “希贤兄,京卫如此,实非时雍兄之过。”
    京军疲弱,训练无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非眨眼之间即可解决。
    当下要务,是规劝安抚天子,消去雷霆之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