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一战,朝廷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战场局势发生彻底扭转,燕王最终占据了优势。
    燕王一边调集军队,打算乘胜追击,一边给南京的建文帝上疏,要求建文帝罢免齐泰黄子澄的官位并施以严惩。
    哪怕知道齐泰黄子澄在建文帝身边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拖后腿的时候比较多,燕王仍旧看他们不顺眼。
    南京的建文帝也急了,各地卫所有战斗力的边军几乎被抽调一空。
    为防备倭寇和安南等番邦,沿海和西南等地的守军坚决不能动。
    算下来,朝廷的兵力已是捉襟见肘。
    朝中曾有大臣提议将镇守西南的黔宁侯沐晟召回。
    沐晟曾同何福一起讨伐平定麓川之乱,熟通兵法谋略,麾下上万善战将兵,当可讨伐燕王。
    仔细考虑之后,建文帝否决了这一提议。
    燕王起兵造反仍令边军守卫北疆要塞,防卫冲要之地。
    他身为一国之君,又怎能置边防于不顾?
    抽调卫所诸军已减弱了海防。
    上月便有倭寇犯浙东,钱仓所千户易绍宗率兵出战,在壁上留书后与妻诀别,同倭寇力战而死。
    “设将御敌,设军卫民。
    纵敌不忠,弃民不仁。
    不忠不仁,何以为臣!
    为臣不职,何以为人!”
    这是一个明朝军人的铮铮铁骨,也是男儿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朝廷收到奏报时,倭寇已被打退,众臣纷纷颂扬天威。
    天威?
    建文帝苦笑一声,燕王正造反呢,朝廷军队连战连败,自己哪来的武功盖世,万邦臣服?比起这些歌功颂德,他更想知道朝中还有几个“易绍宗”
    。
    虽然会做事发抽,不代表朱允炆真是个傻子,能轻易被几句好话糊弄。
    打断了礼部左侍郎的滔滔不绝,建文帝说道:“拟旨,厚葬易绍宗,赐行祭,勒碑纪念死于战中的卫军,厚赏其家人。”
    这道旨意并不过分,重臣齐声称是。
    但在建文帝说出要追赠易绍宗三等伯爵时,文官队伍中的御史立刻跳了出来。
    “陛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个小小的千户,五品的武官,不过杀了几个倭寇,竟然要被追赠爵位?这是什么道理!
    若是文官倒还罢了,武官?坚决不行!
    御史康郁打头阵,户科和礼科给事中先后出列,坚决反对皇帝对易绍宗的追赠。
    厚葬行祭都可以,立碑厚赏也没问题,追赠爵位坚决不行!
    没有给一个千户追赠的道理,不和规矩。
    御史和给事中言辞咄咄,建文帝的表情越来越阴沉。
    站在御座旁的宦官脸色发白。
    大臣们不知道,宫中侍奉的人都清楚,皇帝的脾气可不像世人认为的那么好。
    回忆起建文帝掀桌踹凳子的场景,宦官看向康郁等人的目光变得极不友善,嗖嗖的飞着刀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