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常务副县长
“严叔,县里环有许多您的老部下。
咱们俩都老了。
他亿出出办?”
王学平心里很清楚,如果跟着严明高进了市里,当上财政局长,反而限制住了他的发展。
在南云县,无论是经济开发区,还是风景旅游区,都浸透了王学平的心血。
这段时间以来,王学平苦心培养出来的基本班底,也大多在这两个区里边。
更重要的是,王学平利用林洛施。
已经投入了好几亿资金,他如果中途撤退了,自家的钱财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
几个亿的资金到在其次,王学平始终把自己的家乡当作是未来仕途的黄埔军校。
尽管王学平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可是,现实也告诉他,在事业发展的初期,还离不开乡土力量的支持。
人生有四铁关系,即:一起抗过枪。
一起下过乡,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
[]领导233
乡土观念人皆有之,而且无论古今中外。
“乡党”
在官场上,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语有云:亲不亲故乡人!
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不拘一格用人才,可是,如果连自己的权力根基都不牢靠,即使有容也不见得会乃大!
“你说的一点没错!”
严明高叹了口气说,“可惜的是,我没办法带走更多的人!”
王学平即使见惯了尔虞我诈,却也心头一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到了关键的时刻,严明高最看重的还是他。
当然了,王学平不是老古板,严明高对他固然有感恩之情,恐怕借重的意图也不容小看。
人情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和提款机类似,在不继续添加的基础上,只能是提一次少一次,直到最终消耗殆尽。
即使立下了盖世奇功,王学平却始终谨守功高震主的古刮,保持着低调是福的心态。
这恰恰是严明高最看重的一点。
如果王学平居功自傲,到现在,他很可能依然是一名副科级的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官场上无论多大的恩情,都可以通过提拔来抵消。
按照官场上普遍的逻辑,王学平救了老严,老严因为酬功把他提拔了上来,这就算是还了所欠的大部分人情。
令严明高感到惊喜的是,王学平不仅不骄傲自满,更成了他最得力的心腹。
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来二去的,就形成了目前这种共存共荣的互助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