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过了春耕的忙碌,竹生在纸上画了周围的地形,指着十里之外的地方,对范深道:“这里,再建个寨子,将后来的人安置在那里。”
    她的笔又在另几个地方画了几个点:“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将来都建上寨子。
    现在顾不过来,先把第一个修起来再说。
    别的先不弄,先弄寨墙。”
    范深看着那图,几个黑点把高家堡围在中间,成拱卫之势。
    彼此间相聚的距离,一旦烽烟起,便可互相救援。
    他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竹生把大方向定好,整体想法交待给范深,便不多管。
    她是十分高兴身边有范深这样一个人的。
    这个人满腹经纶,却不给你掉书袋,做事非常务实。
    她只要定下整体方案,细节都可以交给范深。
    她当然是乐于从这些琐事中抽身的,她的时间,都要花在修炼上。
    竹生却不知,范深也是极喜欢竹生这一点的。
    她拍板做决定,然后就放手,正合了那句“用人不疑”
    。
    于他这样想要做些事的男人来说,真是太合适不过的。
    两个人也算是相得益彰。
    若将小小坞堡换成金銮殿,都可以称得上是君臣得宜了。
    当然,金銮殿之类的,还在遥远的未来,两个人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人口已经满员,再塞不下人的小坞堡而已。
    范深这一年多,除了务实的做事,还做了一件让竹生惊讶又高兴的事。
    作为一个读书人,范深一家迁移,行李中却并没有带许多书籍。
    竹生这外来户,并不知道在这里地方,书籍是昂贵的财产,许多读书人家迁移,都是钱财细软可丢,书不可丢。
    范深不带书,不是因为不爱书,而是因为他把书装进了脑子里。
    在高家堡安定下来,范深每日里都趁闲暇的时间抄抄写写的。
    竹生原以为他在练字,不曾想,他是在默书。
    等竹生知道的时候,范深这一年多的时间,已经默了四百本书出来。
    要不是因为他真的太忙,其实可以更多。
    这真的是惊了竹生。
    她问他:“全默出来能有多少?”
    范深矜持的道:“不多,大约三千册。”
    他还感慨:“若说强记,我不如欣娘。
    翎娘她生母,能强记五千册。”
    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竹生假装没看见范大先生这一脸含蓄的微笑。
    “开个蒙学吧。”
    她说。
    高家堡里便开了一个小小的蒙学,翎娘执教。
    竹生要求不高,她道:“让孩子们认识常用字,会算数就可以了。”
    翎娘立刻就领会了竹生的意思,他们需要能用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