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方壁垒
武汉的冬天比卓西度想象的更刺骨。
1986年12月7日,他站在汉口火车站广场,呼出的白气在镜片上结了一层薄霜。
三天前王成那通带着哭腔的电话让他不得不亲自北上:"
卓董,武汉的客户尝了一口就直接吐出来了,说像馊了的洗碗水!
"
"
卓哥!
这边!
"
王成在出站口拼命挥手,他深桂香的制式西装外面套了件臃肿的羽绒服,看起来像个蓝色的粽子。
卓西度注意到他左胸的公司徽章别歪了——这在严格执行着装规范的深桂香极为罕见。
出租车驶过长江大桥时,王成终于忍不住了:"
我们跑遍了武汉三镇,谈了二十七家意向客户,最后签合同的只有两家。
"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问卷,"
这是市场调研数据,百分之七十二的试吃者表示酸度过高。
"
卓西度翻看着问卷,突然被一张照片吸引——某位试吃者皱着眉头把整碗米粉倒进垃圾桶的瞬间。
"
这是?"
"
《武汉晚报》的记者本来是想做正面报道的。
"
王成的声音越来越小,"
他们说这照片暂时压着没"
卓西度摇下车窗,寒风裹挟着长江水汽扑面而来。
三年前他推着板车在深圳街头卖第一碗粉时,也曾被顾客嫌弃太酸,但那时他只需要调整一锅汤底,而现在面对的是整个北方市场。
汉口民生路的临时展厅里,招商团队像一群打了败仗的士兵。
样品台上,几碗已经凉透的米粉浮着凝固的红油,旁边堆着半箱没完的宣传册。
卓西度径直走向展示台,拿起一碗粉尝了一口。
"
酸度比深圳店高百分之十五。
"
他立刻尝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