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984年5月的一个凌晨,卓西度站在"八桂风味"总店的后厨,手指捻着一撮米粉,眉头紧锁。案板上摆着三碗同样标注"特辣"的桂林米粉,红油汤底的色泽却深浅不一。
"第三起了。"林小梅翻着投诉记录本,"火车站店的老顾客说酸豆角味道变了。"
卓西度拿起汤勺,分别尝了三碗汤头,舌尖传来的差异让他心头一沉。自从扩张到三家店后,这种品控问题越来越频繁。昨天香江酒家的林经理还委婉提醒,合作后的连锁店必须保证口味统一。
"把三家店上周的进货单拿来。"卓西度脱下沾满油渍的围裙,突然现袖口的线头松了——这件衬衫是陈伟明去年和他一起去东门市场砍价买的。
会计老周抱来账本时,韦国强正用游标卡尺测量米粉直径。"找到了!"他突然抬头,眼镜片反射着日光灯的白光,"总店用的是12毫米的米粉,其他两家是15毫米的,供应商不一样。"
卓西度抓过进货单对比,三家店的干辣椒采购价竟然相差15。"老周,明天起所有原料统一采购。"他在账本上重重划下一道线,"等等"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我们建个中央厨房怎么样?"
深南大道旁的临时办公室里,韦国强在黑板上写满微分方程。粉笔灰落在他的的确良衬衫上,形成一片白斑。
"你看。"他指着黑板,"假设q代表品质稳定性,与原料质量x、制作流程y、人员操作z的关系可以表示成这个多元函数。"粉笔在黑板上敲出清脆的响声,"要最大化q值,必须控制变量。"
卓西度望着那些熟悉的数学符号,恍然回到大学课堂。当年那个沉迷拓扑学的少年,如今却在计算红油的最佳配比。他拿起粉笔,在韦国强的公式后面加了个约束条件:"还得考虑运输半径t,鲜米粉两小时内会开始变酸。"
两人争论到深夜。最终,一份《标准化操作手册》雏形诞生了——从干辣椒的克数到葱花切段的长度,全部用数字规范。卓西度特意在封面上印了深桂香的1ogo,下方一行小字:"第oo1号技术专利"。
"这能申请技术股增值。"他摩挲着封面说。窗外,深圳的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某个工地还在彻夜施工。
罗湖区一栋废弃厂房里,卓西度踩着积水检查刚安装的蒸汽灶。6o平方米的空间被玻璃隔断分成原料处理区、烹饪区、分装区和冷链区,墙上贴着放大版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像不像化学实验室?"韦国强调试着新购的电子秤,精确到o1克。他身后,五个不锈钢汤桶排列整齐,每个都贴着二维码标签——这是卓西度从香港市学来的新鲜玩意。
林小梅带着第一批选拔来的员工进场时,所有人都愣住了。操作台上摆着的不是传统厨具,而是温度计、量杯和计时器。"这哪是厨房,简直是药厂!"一个老师傅嘟囔道。
卓西度拿起扩音器:"从今天起,我们不用'适量'、'少许'这样的词。"他举起标有"辣椒油-标准量"的玻璃勺,"一勺就是15毫升,误差不过1毫升。"
第一天的试产堪称灾难。按标准流程熬制的骨头汤被老师傅偷偷加了"秘方",导致ph值标;分装区的女工不习惯计时器,半成品堆积如山。晚上清点时,损耗率高达3o。
"要不要放宽标准?&quo...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