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树挪死人挪活 (1/2)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传统观念里,“树挪死,人挪活”仿佛是一条不可撼动的铁律,时刻告诫着人们安稳至上,莫要轻易变动。但我却坚信,无论是人还是树,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勇敢做出改变,都能迎来新生。
我有一位邻居,曾在一家国营工厂默默耕耘了二十余年。每天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他就跨上那辆吱呀作响的破旧自行车,一头扎进凛冽的寒风里,骑行好几公里去上班。
一进工厂,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瞬间将他淹没,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污和铁锈味。车间里的光线昏暗,他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重复着单调的操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这些年,时代飞展,可工厂却像一艘破旧的老船,在市场的浪潮里摇摇欲坠,效益每况愈下。工资常常拖欠,有时候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出来。
劳保用品也不出来,工人们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作业,却没有基本的防护。那天,我在楼道里碰到他,他满脸愁容,唉声叹气:“这日子真是越过越难,工资又没影了,可我在这儿干了大半辈子,出去又能干啥呢?换个地方我怕适应不了,万一过得还不如现在咋办?”
我安慰道:“要不您去参加些技能培训,现在市场变化快,多学点新东西说不定能有转机。”
他苦笑着摆摆手:“都这把年纪了,哪还有精力学那些新玩意儿,算了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果不其然,工厂最终还是倒闭了。那一天,他失魂落魄地站在工厂门口,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铁门,心中五味杂陈,过往的奋斗与付出似乎都随着这扇门的关闭而化为泡影。
后来,他不得不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人才市场里人头攒动,喧闹嘈杂,他在各个摊位前徘徊,看着那些年轻充满朝气的求职者,心中满是自卑。
招聘人员扫一眼他的简历,便冷淡地说:“我们需要会数控编程的,你这经验不行。”“你没有相关的证书,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晚上回来,我碰到他,他满脸沮丧:“今天去人才市场,全是年轻人,招聘的岗位我大多都干不了。人家问我会不会数控编程,我听都没听过,简历投出去好几份,一点回音都没有。”
我鼓励他别灰心,可他只是无奈地摇摇头,拖着沉重的步伐回了家。
我的闺蜜,经历却截然不同。大学时,她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对着密密麻麻的账目和报表,生活按部就班,虽然安稳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有一次我们聚会,她皱着眉头说:“每天重复这些工作,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机器了,一点激情都没有。”
工作两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新媒体运营,瞬间被其充满创意和变化的工作内容吸引,当即决定转行。
得知这个消息,家里炸开了锅。家庭聚会上,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她:“闺女,会计多稳定啊,你现在转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太难了。而且你都工作两年了,放弃多可惜。”
闺蜜却坚定地说:“我知道难,但我不想一辈子都做不喜欢的事。现在还年轻,试错成本还低,我想为自己的兴趣拼一把。”
朋友们也纷纷劝阻:“别折腾了,万一新工作干不好,后悔都来不及。”
闺蜜笑了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要是一直待在舒适区,我才会后悔一辈子。”
下定决心后,闺蜜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每天下班后,别人在逛街、追剧,她却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一边看教学视频,一边做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还在网上搜索各种资料补充知识,常常学到深夜,眼睛布满血丝。
周末,她还报名参加各种线下培训,在培训课上,她总是坐在第一排,积极和老师、同学交流,结识了不少同行,大家组建了学习小组,互相分享经验和资源。
有一回,她兴奋地给我打电话:“今天在培训课上,我认识了一位资深运营,跟他聊了好多,学到了好多新的运营思路,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开始,她在新公司只是个小运营助理,薪资还比不上从前,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忙整理素材、布简单的文案,琐碎又繁杂。有一次,她跟我抱怨:“今天又忙了一天,全是些基础又重复的工作,感觉自己没什么成长。”
我鼓励她:“这些都是积累,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收获。”
她深吸一口气:“你说得对,我不能放弃,每一步都算数。”
公司举办活动,她主动请缨:“领导,我想参与这次活动策划,虽然经验不足,但我会努力学习,保证不拖后腿。”
领导同意后,她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四处联系合作方,晚上熬夜写策划案,不断修改完善。遇到难题,她就向公司里的前辈请教:“张姐,这个活动环节我有点拿不准,您能帮我看看吗?”前辈耐心指导,她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不懈打拼,她已经成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运营总监。如今,她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策划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营销活动。
上次见面,她笑着说:“当初的选择太对了,现在的我每天都充满干劲,实现了工作与兴趣的完美融合。”
在情感生活里,闺蜜也曾深陷泥沼。她的第一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婚后,两人的矛盾逐渐显现。
有一次,闺蜜兴奋地跟丈夫说:“老公,我想去云南旅游,看看苍山洱海,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景。”
丈夫却不耐烦地说:“去什么旅游,又花钱又累,在家待着不好吗?”
闺蜜努力提升自己,报名参加各种课程,丈夫却冷嘲热讽:“你折腾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家庭上。”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