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186章 爰以兹辰,敬祈洪造
寅时过半,夜色正深。</p>
温香软塌上,皇帝胸膛起伏,呼吸均匀,显是还在睡梦中。</p>
但或许是硌得慌的缘故,身子频频翻来覆去,辗转反侧。</p>
不知过了多久,朱翊钧心中燥热多时,终于迷迷糊糊睁开眼睛。</p>
下意识伸手往旁边搂了搂,才发现床榻上只自己一人。</p>
他抬头看了一眼外间,只见天色漆黑,也没有内臣宫女提着灯笼候在寝宫外,便知自己醒早了。</p>
朱翊钧又将目光转回寝宫内,李贵妃正穿着亵衣,蹑手蹑脚地擦脸漱口。</p>
后者似乎听到动静,回过头小心翼翼道:“吵醒陛下了?”</p>
说罢,她漱完口便缓缓起身走了过来。</p>
李白泱今年二十岁,本来还有些婴儿肥的脸虽然已经长开了,却依旧残留着些许活泼可爱的气质,只是平添了几分妇人韵味。</p>
皇帝打着哈欠撑起来半躺着,揉了揉眼睛:“今日后宫有什么要事,竟起这般早。”</p>
他多看了李白泱两眼,可惜除了小腿外,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春光。</p>
亵衣并非单指肚兜,大概类似睡衣一般的意思,就像当初兵部尚书王琼,“着亵衣潜入豹房,与上通宵狎饮”,显然不是王琼穿肚兜入宫,否则武宗皇帝的小作文,应该会比如今的更离谱些。</p>
李贵妃走近,坐到床沿上:“今日无事,是陛下阳气太旺,臣妾梦中被灼醒了。”</p>
这个说法比较委婉,直白来说,就是被顶醒了。</p>
朱翊钧捏起被子,往下身看了一眼,无奈道:“昨夜回宫晚了些,见你睡下了,便没有唤醒你。”</p>
“不曾想最后还是扰了你的清梦。”</p>
李白泱倒并不介意,她将鬓发拨到耳后,正要俯下身。</p>
朱翊钧拉住了她的手:“外边冷。”</p>
“时候还早,先上来歇会吧,正好朕还有事与你商议。”</p>
李白泱点了点头。</p>
亵衣脱落在地,恰好遮住了脚踝。</p>
而后猝不及防之下,就被皇帝拉进了被窝。</p>
朱翊钧一边抚摸着李白泱的头发,一边斟酌开口:“江南织造局的海运生意,朕是交给皇后的,她虽然口称忙不过来,找你搭把手,但其实是她性子软,与你示好而已,你不要真的插手。”</p>
他亲政以后,事情越来越多。</p>
后宫这些事,能够托付的,朱翊钧都交了出去,只把控着大方向。</p>
李白泱躲在被窝里,含糊道:“臣妾知道的,后妃有别,臣妾岂敢恃宠而骄。”</p>
朱翊钧满意而舒畅地出了一口气:“还有,最近开始度田后,什么命妇、光头都往两宫和你们这儿跑,你往后遇到游说度田之事的,就面上应下,暗地里来与朕说。”</p>
新政的压力方方面面,总有不长眼的结社势力凑上来。</p>
尤其慈圣皇太后笃信佛门,近来游说的光头实在不少。</p>
李白泱开口后,有些吞吞吐吐:“臣妾之后勤去请安,多看着点。”</p>
朱翊钧摸了摸李白泱的脑袋,沉吟了片刻,继续说道:“还有一事,朕前日跟皇后商议过了,昨晚本想跟你说的,关于继嗣……”</p>
李白泱轻声回道:“陛下跟姐姐拿主意便是。”</p>
言语漫不经心,动作却立刻慢了下来,显然是说到关心的事情上了。</p>
朱翊钧帮李白泱拨开沾湿的鬓发,柔声道:“夫妻一体,你不要总是这么顾忌。”</p>
李白泱换了一口气,抬头看着皇帝,认真问道:“陛下不是准备近年先不要皇子?”</p>
以皇帝如今对内廷说一不二的强势,自然没有内臣敢不知死活从旁辅助。</p>
要不要子嗣,始终是皇帝独断。</p>
朱翊钧捏了捏她脸,又给她脑袋按了回去:“不是不让你们孕子,是准备按章法来。”</p>
大概就是,从野蛮播种,转变为高质量孕育。</p>
他说完这句后,解释道:“这次朕有意放任之下,朝局朕已经看得差不多,明日步祈南郊后,便不必让你们平白挨骂了。”</p>
“况且,将身家性命赌在我身上的朝臣不在少数,摇摆的更是极多,总要先有一个皇子,让这些人安心。”</p>
哪怕是皇帝,也免不了需要排除异己。</p>
如今火候差不多了,自然要考虑抚平这些波澜。</p>
李白泱吞吐乾坤之余,眼睛上挑,看着皇帝:“那陛下准备按照怎么个章法来?”</p>
朱翊钧看着李白泱的眼神,忍不住用力按了按:“朕父祖子嗣多有夭折,朕遍览医书才知,女子最好在二十四岁左右孕育。”</p>
“如今为朝局,不得不有所出,奈何朕又怜惜你们几位后妃……”</p>
“折中之下,决意先委屈吴婕妤与王贵人。”</p>
他顿了顿了:“皇后已经同意了,姐姐意下如何?”</p>
朱翊钧既然已经十七了,为了朝局,总要展现一下自己的生育能力。</p>
但与此同时,他又不想替补队员太早进场,免得日后出现什么父慈子孝的环节。</p>
地位尊崇的一后三妃,都最好先等等。</p>
挑地位最低的婕妤、贵人来突破元婴,最为合适。</p>
当然,孕育年龄这个事情,同样是他的肺腑之言,女子有个二十三四岁,子嗣存活率也高上一二分。</p>
如此两全其美的法子,吴婕妤的外貌,反倒是次要。</p>
朱翊钧话一说完,就感觉被虎牙轻轻刮了一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p>
只见李白泱抬起头,略有些幽怨:“陛下怜惜臣妾,臣妾自然开心还来不及。”</p>
“就是吴婕妤太艳,陛下要注意节制才是。”</p>
入宫这些年,她对皇帝足够了解。</p>
皇帝说遍览医书,她可以不信,但皇帝说出于朝局考量,她不会有半分怀疑。</p>
这种情况,她除了点头,倒也没别的心思。</p>
朱翊钧见她情绪不好,又是一阵连哄带劝:“历朝历代焉有朕这般节制的皇帝?”</p>
“朕若是但有半点放纵的心思,又怎么会今年才开始与姐姐融会贯通?又怎么会每每在关键时刻抽身而退。”</p>
“朕最宠姐姐,姐姐如何还这般冤枉朕?”</p>
李贵妃听到抽身而退四字时,下意识做了个吞咽动作,俏脸微红。</p>
她突然放开皇帝的行而下,伏在皇帝的胸膛上:“陛下,臣妾……”</p>
朱翊钧见她这模样,便心中了然。</p>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一下李贵妃,皱眉呵斥:“怎么跟君父说话。”</p>
李白泱眼神有些迷离:“君父,女儿腿软……”</p>
星辰摇曳,晚风浮动。</p>
……</p>
十七岁的皇帝,精力旺盛。</p>
起得早了些,反而更觉神清气爽。</p>
朱翊钧张开双臂,任由宫女替他更衣,嘴上朝张宏问道:“步祈南郊的事,礼部准备好了么?”</p>
后者连忙道:“回陛下的话,上香、进帛、三献,礼部一早就备好了,朝官们业已正在平台列班。”</p>
“不过……大宗伯闻讯后,执意要为陛下做赞礼官,随侍左右,如今正在西苑外候着陛下。”</p>
朱翊钧皱眉:“他一把年纪了,非要折腾什么。”</p>
他压根没叫高仪、马自强。</p>
南郊祈天连皇帝都步行,朝臣们自然也没肩舆坐。</p>
午门一路走过去,对老骨头可不友好。</p>
张宏小心回着话:“陛下,大宗伯说,他时日无多,想最后再露露面。”</p>
朱翊钧无奈摇头,这小子越老越是顽童,如今竟开始任性起来了。</p>
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可能给人撵回去。</p>
只好跟张宏吩咐道:“你稍后安排人,沿途搀扶一下几位老臣。”</p>
张宏躬身应是。</p>
朱翊钧低下头,让身高不够的宫人替他戴冠,口中问道:“昨日星象之后,又有什么热闹?”</p>
如果说礼法对皇帝和士人都各有钳制的话,那天象,就对皇帝的针对性武器了。</p>
不管效用如何,必然会有人想用一用。</p>
张宏似乎想说的有点多,心中整理片刻才开口:“陛下,昨夜彗星侵紫微后,京营右参谋赵用贤,暗中去了石茂华的府上。”</p>
朱翊钧听到赵用贤的名字,心中只觉遗憾,叹道:“为什么吴中行都能养熟,委以重任的赵用贤,反而就无动于衷呢?”</p>
京营他早就撇开了兵部,将人事、军饷全都收回了手上。</p>
现在实际就是总督顾寰、左参谋郑宗学、右参谋赵用贤,三人分管兵事、政事。</p>
赵用贤位低却权重,这般要职,没想到还是要跟自己唱反调。</p>
一旁的李进突然开口道:“陛下,或许是广东盐课司提举陈文周的缘故,赵用贤的这位岳父,这两年频频遣人送珠宝、财物给女儿。”</p>
朱翊钧不禁摇了摇头。</p>
这就是大明朝封建官僚阶级的鲜明特征,中枢官跟地方的官吏、士绅联姻。</p>
后者给前者输送利益,前者在政策上给后者提供剥削保护。</p>
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p>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朱翊钧摆了摆手:“让都察院温纯给两广总督殷正茂去函,革查陈文周。”</p>
张宏记了下来。</p>
而后再度开口:“此外,元辅的学生御史刘台,今晨上疏弹劾元辅。”</p>
“列举了元辅驱逐先帝辅臣定安伯,独断专行提拔亲信申时行、张翰,用考成法胁制同僚,在湖广兴建宫殿、豢养上千美妾等事。”</p>
“即便通政司已经把奏疏按下了,外面还是已经传开了。”</p>
张宏小心翼翼看了一眼皇帝,将外面传的张居正与李太后的事瞒了下来。</p>
朱翊钧自然没有察觉,只是冷笑一声:“此前才引了首辅李贤夺情的故事,今日就有样学样,来这么一出学生弹劾老师,好啊!”</p>
当初首辅李贤的情况跟张居正差不多。</p>
虽然彼时的内阁没有如今这般强势,但李贤靠着深得皇帝信任,同样大权在握——“凡左右荐人,必召贤问其何如,贤以为可者,即用之;不应者,即不行。”</p>
而这位李贤夺情之际,便是被其门生罗伦弹劾。</p>
也是自此之后,夺情不再是大明朝的“惯例”。</p>
这是在弹劾之外,还打起了历史渊源牌啊。</p>
张宏连忙交代后续:“申阁老将此前的邹元标、深思孝,今日的刘台等人,都唤去平台列班了,稍后随朝臣一同步祈南郊。”</p>
朱翊钧笑了笑,这话说得,弄得好像南郊有刀斧手似的。</p>
此刻皇帝终于穿戴好了。</p>
如今朱翊钧再着冕服,终于能撑起气势了,不再像之前那般小马拉大车似的。</p>
朱翊钧低下头,对略带些许杂色的玻璃镜照了照,满意颔首:“走吧。”</p>
说罢,转身便往宫外走去。</p>
内臣们连忙跟上。</p>
一行人出得万寿宫。</p>
守在宫外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徐文璧,见皇帝出行,立刻迎了上来:“陛下。”</p>
他见皇帝下巴轻轻动了动,便汇报起事项来:“陛下,城中的揭帖查清缘由了,应当是御史谭耀。”</p>
朱翊钧愣了愣:“去年从知县考取推官的十四人之一?”</p>
一旁的张宏肯定了皇帝的记忆力:“原浙江嘉兴县县令,去年十月丁丑,考取的福建道御史。”</p>
朱翊钧心里叹了口气。</p>
知县除了靠政事往州府上升这条路径以外,还有言官的遴选,可以考取。</p>
这种靠本事考取的言官,往往都是通庶务的干臣。</p>
没想到连这种基层出来的言官,也不支持新法,竟然跑去散布揭帖,骂皇帝独夫,骂首辅非人。</p>
动摇根基的时候,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p>
徐文璧跟在皇帝身后,亦步亦趋:“近来朝臣私下都万分小心,锦衣卫昨夜没探到有集会,不过……”</p>
“吏部右侍郎陈炌、礼部左侍郎赵锦、大理寺卿陈于陛,昨夜星象之后,便都不在府上了,夜深了才在府上见着人。”</p>
朱翊钧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p>
新政就是这样,没有反对派就奇怪了。</p>
一提度田,大家都不乐意。</p>
毕竟不动产收税这种事,在哪里都是难之又难,中枢左右间不分出个高下,是不会有结果的。</p>
甚至说得直白一点,在这种事情上,皇帝和内阁才是少数派。</p>
别说七年的帝、辅,就算是十几年的威望,都未必能推行得下去。</p>
这也是朱翊钧不惜有意放纵的原因所在——只有激化矛盾,才能着手解决矛盾。</p>
牛鬼蛇神都跳出来,风就大了。</p>
风大了,才有理由整上一整。</p>
朱翊钧思绪万千,走出了西苑。</p>
此时,一干中书舍人,礼部赞唱、执事等官早已在此等候。</p>
见皇帝仪仗,纷纷行礼。</p>
“陛下。”</p>
“陛下。”</p>
朱翊钧的目光,率先看向马自强。</p>
他心中感慨这家伙又苍老了不少,面上伸手将人扶起,埋怨道:“今日正是朕独当一面的时候,马卿何必出面夺朕的风头。”</p>
张居正丧父,在家守制至今;高仪中风之后,下肢已经瘫了;吕调阳入冬之后,就犯了痰疾;王崇古向来不参和政事,今日同样称病;申时行上位一年不到,威望不够,只有跟在皇帝屁股后面的份。</p>
如此,自然是独当一面。</p>
只可惜马自强虽然病笃,仍旧不甘寂寞。</p>
马阁老今年六十七,哪怕皇帝扶起,腰背也有些佝偻。</p>
他脸上的皱纹稍微舒展了一番,笑道:“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