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生站在古青轩面前,施礼言道,轩公子果然器宇不凡,盛名之下确有实材。

常听人言,轩公子风流倜傥,不拘形式,今日一见方知是世人不解公子。

公子实在是定力深厚,处烟锦而不乱,踏湿泥而不粘。

池生千里迢迢来人皇都城,目的就是与古青轩晤谈。

古青轩青丝飘飘,顾盼生风,明眸皓齿,身姿卓卓。

方才留心听闻池生与柴先生论道,又得见池生抚瑶琴,潮海碧浪,声色具绝,差一点就乱了心神。

怪哉!

怪哉!

古青轩自问揽阅天下妙音绝色,但是方才池生那一段音律,竟然如此入魂,奇哉,奇哉……

古青轩急忙还礼,道:“想必先生便是青海一派池生道人,有失远迎。”

古青轩引池生入座。

自己坐在主位,侧有柴先生和华冷烟为宾客。

坐定之后,池生直入主题,道,桦木镇之变,天下震动。

古氏一脉局势,系于公子一身。

不知公子有何打算?

古青轩自非平庸之辈,反问道,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池生常年跟师傅生活在小屋山,很少计较人情世故,故而出言免不了直爽干脆,道:“请公子听我一言。”

方今天下,群雄并列,南方古氏一脉若能重整,自然是安定人心,救民于水火的好事。

但是其中的艰辛,想必公子不会不知道。

依在下看来,轩公子不如跟我一起动身走一趟晓月崖,窥探群雄动静,再做计较。

不知轩公子愿意否?

柴先生和华冷烟尚有疑虑。

古青轩欣然接受。

池生起立再施礼,道:“轩公子之气量,果然不凡。

在下誓保公子重建古氏一脉,以青海一派的声名作证。”

古青轩笑道:“得先生资助,实是在下之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