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朔写过一篇小说,叫《刘慧芳》。
    他听陈长本夸赞女主人公,不禁闪过一丝古怪的表情,笑道:“您觉得成就成,刘慧芳这名字还真挺贤良淑德的。”
    话有点阴阳怪气,陈长本也没在意,丫就这德性。
    几人又讨论了一会,李沐在稿纸上写了几笔,“我先理一理。
    室内剧,正剧,市井生活……”
    “市井生活有点窄,家庭情感,伦理道德吧。”
    郑万龙道。
    “好,以家庭情感、伦理道德为主题,最好融入某个时代背景,主人公为女性,具备一切传统品德,遭受各种生活打击……”
    李沐写完摇摇头,“太惨了!”
    他看看周围,发现某人一直没吭声,问:“小许,你觉得怎么样?”
    “我暂时没什么思路,容我想想。”
    许非道。
    “嗯,那我们暂定这个题材,利用几天时间把人物关系和大框搞出来,然后小明写个梗概,写完我们再研究。”
    商讨了半天,大家下楼吃饭。
    饭后,许非直奔书店,买了本《刘慧芳》。
    篇幅不长,十万字左右,一会就看完了。
    当翻过最后一页时,他忽然露出跟汪朔一样的古怪神色。
    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性格善良温柔,充满人性光辉,但除了名字和个性,故事跟电视剧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妙就妙在这里!
    因为汪朔没有展现出一种明确态度,看不出他在夸,还是在骂。
    从这个年代的普遍价值观讲,都认为在赞扬。
    但许非以后世的经验看,这种逼货不可能赞扬所谓的传统美德。
    哎哟,如果电视剧的灵感真根据小说来的,那可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
    许非放下书,躺在双人间的一张床上,闭目思索。
    其实他更想鼓捣一部武侠剧,但四十集起步的话,成本受不住,拍室内剧倒是正确。
    而中心有《胡同人家》在前,不能重复风格,只能落到家庭伦理上。
    大名鼎鼎的《渴望》啊!
    剧情忘得差不多了,就记着刘慧芳窝窝囊囊,一朵绝世白莲花。
    八、九十年代的人吃这套,后世谁稀罕?
    啊呸,更稀罕!
    后世经过千锤百炼,变本加厉,衍化出各种奇葩的苦情戏,专对中老年妇女观众下手,收视率杠杠的。
    得改。
    ………………
    七人在蓟门饭店住了几天,理出一个初步的人物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