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一扑棱他的三角脑袋,也跟着起哄说道:“就是,越是这种地方,才越应该是咱们要去的地方。
    说不定,咱们这一去,就又能给你们户外培训营开辟了一个新的基地呢。”
    小道士说完,大家纷纷起哄,表示强烈要求最近成行。
    当然,胆小怯懦的笑弥勒,像个两面派一样低着头,没有言语,为此还被娃娃偷偷的狠狠掐了一把。
    笑弥勒不得已,也强装笑颜表示勉强支持。
    看到大家的情绪如此高涨,萧清风和孤狼商量了一下,正式宣布后天进军僧王山。
    但是,表示要等到了地方,再根据实际情况绝对是否进入那个传说中的禁地魔鬼峪。
    后天一大早,大家准时到了萧清风的家中。
    整理好一切必要的装备之后,六点半,大家乘坐孤狼的商务车准时出发。
    差不多一个小时,大家到了山下一处孤狼熟悉的农家乐。
    大家简单吃了一点早饭,带足饮水开始正式登山。
    刚开始登山,作为资深老驴的孤狼,大家的免费导游,便又给大家讲述起了这座僧王山的往事
    这座僧王山,虽然人文底蕴不及东山,环境优美不及仙女山,幅员辽阔不及莲花山,但是海拔高度和险峻程度却是yz市第一。
    这座僧王山地处yz市东部山区南北咽喉之地,山的西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东北部是连绵不绝的山地丘陵。
    虽然,这座僧王山相对孤立,但是,此处东衔云蒙山区北望泰莱山区,有极大的战略纵深。
    自古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掌握了这里,也就居高临下控制了整个yz市一带的主动权。
    所以,每逢战乱,这座僧王山必起刀枪,在山上至今留下了诸多的寨墙碉楼。
    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下可延续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座险峻僧王山上都留有不同年代的战斗痕迹。
    其实,原来这座大山在早先也不叫“僧王山”
    这个奇怪的名字。
    由于它的主峰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的坡度由陡及缓放眼看去,酷似一座高山城堡,雄伟峻拔。
    但是顶上却是一个可容上千人的圆形平整青石顶,整个山顶一片暗青颜色,被古人称为青崮山。
    青崮山的名字自从春秋战国时代,一直被叫到了清代同治年间,直到一场大战之后也被世人改成为僧王山。
    这场大战正是那场几乎是大屠杀的惨烈战斗,也就是同时让山后的百花谷后来改为魔鬼峪的那场大战。
    说起清代的那场惨烈大战,其实就是当年清军和当地教军的最后一战,正是那场在东山发生的清军倾数省之兵剿灭教军主力精锐的战斗延续。
    在东山战役之中,教军的总首领中炮战死,十余万教军精锐和其它前来投靠其他义军主力全部被剿杀殆尽,从此当地轰轰烈烈的教军起义走向了尾声。
    清军主力在当时的一代名将铁帽子僧王的率领下,乘胜追击一路掩杀,从东山一直追杀到教军的最后一个重要基地——青崮山。
    在山下布下层层连环的大营,有如铁桶一般牢牢围住了整座大山,夜以继日的轮番进攻。
    但在这yz市第一险峻的青崮山中,却也聚集隐匿着教军最后的军事力量。
    这些忠义之士试图凭借青崮山的天险保住总首领的幼子,保住教军的最后一处圣火,以图日后再举义旗帜重振军威。
    另外,在这座青崮山除去数万留守教军之外,还聚集着十余万的教军家眷。
    这里本来就是教军的老营,不仅山势陡峭关隘险要,碉楼密布,滚石檑木堆积如山;而且在山上还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加上随处可见的山泉;另外,山上的教军和家眷都与清军有着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所以一时之间围山的清军倒也奈何不了他们。
    十余天过去了,这个铁帽子僧王眼看轮番的强攻徒增大量的伤亡,但是连人家青崮山的第一道寨墙还没有完全攻破,更何况还有上面的两道寨墙和那个圆柱一般的天险青崮顶。
    在经过一番的紧急部署后,狡猾的僧王派出数支精干的“敢死娃娃军”
    ,竟从后山的绝险悬崖趁着夜色攀援而上,一举袭破了教军青崮顶中存储粮草器械的储备洞。
    浇上牛油撒上火药,一把火全部烧光了里面的粮食和器械。
    这一下,山上被釜底抽薪的的教军和家眷,顿时乱成了一团。
    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山下的清军只需紧紧的围困根本不用拼死进攻,山上的他们就会被活活的困死,所谓的天险也就不攻自破。
    果然,不到十天,在连续数十次的下山突围失败后,山上因为没有吃的慢慢丧失了顶抗的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